2022年建筑设计行业展望及人才市场分析

2022-02-25 10:48:44
杰地亚
1527

  2022年前两个季度将是2021年第四季度的延续。目前还会继续有私人开发商的暴雷,回款慢、合同额减少的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建筑设计行业的好消息是融资开闸,民营房企旭辉、滨江、星河地产、荣盛、龙湖都在发债;5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住建部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在起草国家规定,放宽房地产开发商使用预售监管账户资金的限制,作为缓解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压力的最新措施。宏观消息是《柳叶刀》有专家撰文指出,疫情可能在3月底结束,国家抗疫支出会减少,航班和签证复航后全球经济会更好,国际会展、国际旅游、酒店行业会活起来,所以这些行业的投资、建筑设计项目需求也会回暖。开源节流,工作前签约将是今年你保命的秘诀。

  这个前景分为四个板块:外资公司、明星独立事务所、民营公司、国有设计院。

  1.外资公司的前景

  对于外资公司来说,大局持续滚滚而来,无论什么级别的项目都是如此。市场细分越来越清晰。你的公司是做建筑、室内还是景观的,甲方比你清楚。前几年市场好的时候,建筑策划和室内景观都可以做。现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专长擅长什么,甲方就用你做什么,剩下的蛋糕就交给更好的设计公司做。所以,要么你在其他板块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提升到和市场主流竞争对手差不多的水平,要么你果断放弃这个市场,专心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巩固自己的优势,留下其他板块的小规模团队合作。

  2022年,外资公司“跨界”(做其他专业工作)或“升级”(第三梯队冲二线,二线冲一线)的难度很大。各个公司的专业领域和核心人才已经相对固化,除非有一些明星设计师超过平均值去了一家事务所,导致平衡被打破。政府/国企、央企(含国资大院)主导大型综合项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资公司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在行业内外进行宣传。除了一些高端文化地标等特殊项目会在意境之外亲自打造(比如深圳超级总部、城市地标项目会要求海外大师团队亲自设计),大量项目越来越注重中国本土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合作,甲方也不希望看到双方来回沟通的低效状态。然而,本地化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国产化太严重,设计质量就会下降,迟早会遇到问题。

  关键词:市场专业化、政府/复合型领导、品牌推广、本土团队设计。人才市场分析:

  2022年,设计市场外资公司的设计师会两极分化,头部外资公司的流动性不会很大,下行市场普遍心态平稳,头部外资收费创历史新高,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排名较低的大型外资公司裁员降薪已经成为现实,而且幅度还很大。一季度会有一批人才从这些大规模的外资中流出,年后这个时间窗口是吸引人才的最佳时机。窗口期会持续3-5个月左右,大部分被市场消化后趋于稳定。就像2020年欧美疫情爆发,5-10月大量各年龄段归国建筑师回国就业,到2021年初基本消化完毕。

  总体来说,2022年,外资事务所在行业内仍有不错的地位,性价比高的带薪工时比例成为建筑师求职的首选,求职竞争持续滚滚而来。对于年轻建筑师来说,进入二、三梯队的外资事务所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先积累完整的大型综合项目设计经验,再去第一梯队的事务所。不能去外资但以后以投资外资为目标的朋友,选择公司先以办公、商业综合体、大型公建为主的项目类型(以复合型为主,然后大型私人公建办公),这样至少你组合的项目类型和主流外资事务所匹配,不要弄一些中小型旗舰店和市民活动中心,主流外资事务所基本不做。

  上海的人才饱和度越来越高,有溢出趋势。北京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此外,北京还放宽了人才注册的政策要求。与其在上海滚成海带,不如去北京看看机会,工资也不比上海低多少。北京还有大量的外资企业、明星事务所、国企。在北京工作2-3年后转到上海和深圳单位也是一种选择。

  对于协理/高级协理以上级别的外资高端设计人才,去甲方(万科、复星地产、瑞安、港地、腾讯、哔哩哔哩、美团、字节跳动等)是一个选择方向)有设计要求,有类似项目的外资,有大型公建想争第一的国有大院和民营公司,关键看一个平台,二月刊,三个工程质量,四个工作强度。今年大家生活都比较紧张,好工作肯定比往年少。如果不是很好的平台机会,和老板的设计价值观是一样的,不建议单纯因为承诺高薪而跳槽。如果已经辞掉家里的工作,年底就去上班。现金流才是王道。

  2.明星独立公司展望

  对于明星事务所来说,大量项目落到央企和政府手中是大势所趋。一是央企资金充裕,项目覆盖维度广。往往一个项目的需求可以带动其他几个项目,给有创意思维的设计师很大的操作空间,但同时对设计师的综合设计能力要求极高。明星事务所的网络名人地标项目的表现,成为他们的护城河,也是一些地方政府选择明星事务所设计项目的原因。这一方面说明央企和地方政府对优秀内容的渴求,把“城市名片”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常一个网络名人项目火了之后,会有一群政府和国企老板来找我,说要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稿子”,场景的意境要一样。对于这类客户来说,内容第一,内容为王,你要用白话讲故事,用建筑讲一个城市,一段历史的故事。目前行业头部的明星事务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给业主提供一个很酷的建筑设计方案,而是更多的考虑内容。关键是谁不能压弯犀牛,谁能压弯客户买单。设计师提供一个空间和一个建筑,建筑反馈内容,然后内容成为你创造新空间的起点。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星事务所宣传自己设计项目的频率的重要性。明星事务所品牌宣传的节奏将决定整个事务所的行业曝光率,并影响其在甲方心目中的品牌地位.以前的传统观念是项目完成后你要宣传曝光。现在工程没完工或者没中标的时候,你要宣传。经常看到总比看不到好。就像网上的ppt车,车没造出来但是ppt出来了,所以群众的目光永远在你身上。只有你有了群众基础,甲方才会认可你,你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业主想到你。另外,要多打破圈子,不要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来来去去,要敢于去普通人那里,你不会让所有人关注你,你也没有办法实现你在设计上的野心和表达,除非你有话语权,或者有话语权的大人物会支持你。

  2020年疫情过后,我发现小事务所越来越多,欧美风格的越来越多。毕业几年后,我会成立一个小工作室,做一些副业,比打工自由好多了。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有想法的年轻公司出版了他们的作品。

  一个小事务所的朋友问我“创业难,出名难,nb前辈太多,怎么破。”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特点,70后、80后、90后、00后看待世界的视角都不一样。在某些层面上,思考和思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如果你是90后设计师或者00后设计师,你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超越80后和70后设计师,反之亦然。而且,很多项目都有不同的需求方,规模更大、名气更长的事务所实际上是满足不了的。这些是小型独立公司的市场。

  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的明星事务所可以尝试孵化一些子品牌,像wagas孵化的连锁品牌FunkKale、BAKER SPICE、LOKAL,再加上一些非连锁的独立餐饮品牌,都是投资人专门针对不同餐饮群体开设的连锁店和高端餐厅。大事务所有稳定的业务来源,有技术支持,有强大的宣传团队,小团队有时间,有创意的设计师,业主总会有审美疲劳,换个品牌就新鲜了。大品牌事务所如果能孵化一些有趣的小独立团队,做一些有趣的子设计市场,也能形成强大的品牌矩阵。比如B哥,最近联合创办了住宅初创公司Nabr,意图是“给住宅行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关键词:央企政府所有者、项目品牌推出步伐加快、年轻企业数量上升、明星企业子品牌

  人才市场分析:

  2022年,城市更新和下乡战场将更加如火如荼。明星独立事务所会需要更有前端开发能力和产品思维的设计师。很多老套路完全不适合。懂得更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在“没有任务书”的情况下做设计的设计师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白话就是你得明白这个项目的业主如何有效运营,如何赚钱,然后你才能说服业主(国企领导/地方政府)如何设计,或者赚钱或者成名,两头都赚不到钱,业主要你做什么?如果只知道设计,不知道后续,在这两个市场都很难有突破。

  3.私营公司的前景

  大人,时代不同了。

  目前,在马太效应下,中国社会的各种资源正在前所未有地向国企和大开发商聚集:包括人才和资本。客户变更后,产品需求回归,项目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三板芙”传统的标准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设计的价值将更加显现。

  2022年,私企的日子会很不好过。2021年最后两个月,乙方市场的超级竞争压力(争取设计和业务)将是正常的,合同还款额将进一步减少。可能设计费今年只能养家糊口吧。

  2022年私人设计市场趋势:

  1.房地产作为基础市场,国家将坚持稳微刺激的政策。前期政策积极刺破大泡沫后,负面政策见底,2022年将进入稳定发展恢复期。在下一个波动周期之前,应该会有两年左右的正向稳定波动。

  2.新的地产赛道(科技智能建筑、共同丰富的城市基础设施、新的混合业态)将增加并加速发展,相应的设计将进一步细分发展,专业性增强,稳步发展;

  3.国企通过断裂买民营项目有利有弊。他们要适应国企老板的风格,抓住现有的有限机会继续冲;

  4.住宅设计型公司想要生存,生存才有希望。很多以前以产值为分配机制的团队会因为项目量不饱和而被平台公司剥离,大量这样的团队会脱离行业。自由团队互相整合资源,互惠互利,聚在一起取暖或者分崩离析,各奔东西。煎熬还会继续,上半年最痛苦,血本无归。好消息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要比其他家庭待的时间长,就有可能活下来,大不了大家都死的可能性不大。

  从2021年第四季度到现在,私企的企业主们普遍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花板本来就在,不是自身能力的天花板,而是真正的天花板:私企无法依靠房地产项目成长为华东院、深圳总院、同济院这样的巨型设计公司。有资源的甲方更愿意选择外资国企大院。这些拥有资源的外资、国有大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吸纳了更多的人才,从而堵住了大而全的民企之路。剩下的路只有专业化和精细化。我打听了专门做医院、学校、酒店、工业园的设计公司,都活得不错。

  未来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将逐渐向欧美市场靠拢,国企外企规模化,民企专业化。比如美国的设计公司只有两种,大型商业巨头公司和大量20-30人的小公司。大公司将业务外包给小公司。中国的私企不能分成只有20-30人,走优质专业路线的100-150人的事务所应该增加。

  近两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开发者从之前的追求速度和规模,逐渐走向产品和内容导向。开发者对设计公司的要求也逐渐走向实力、技术、创新,而不是推广、规模。专业化的好处是有竞争壁垒。如果你几十年只做一种类型的建筑,没有一家公司可以为了积累的专业而轻易干掉你。一些专业化设计领域的进入门槛比较高(酒店、医院),后来者很难有足够的成绩加入竞争。

  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也给私企泼了一盆冷水。你要时刻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生存之道在哪里,为什么能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事实上,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基石。如果你只是想在很难赚钱的时候赚钱,你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你想做30年、50年甚至更久的设计公司,你就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你肯定会遇到周期性的低迷。

  对于那些想要在这个下行市场中脱颖而出的私人设计公司,我有几个建议:

  1,一定要有更强的专业性,比一些国外公司更专业,更了解国内业主。我们要比业主更了解项目的后续运营,比业主更了解如何增加商品的价值,包括通过初步设计避免一些业主只会在后期运营租赁阶段表现出来的问题。比如一个工业园区的设计,你会不会想到因为设计的电梯吨位不符,导致招商的企业设备进不去楼,业主招不到租户?如果不是一家专门做工业园区的公司告诉我,我根本不会想到这一点。

  2.要不惜代价用现有项目打磨设计师的专业素质,选择基础好的设计师,4-5年内收获专业团队。同时要不断优化公司内部结构,扁平化,尽可能打破公司内部一些人为设置的玻璃天花板,让这些优秀的设计师继续跟随公司,留在公司。最终目的是继续接力,培养合格的伙伴和接班人,完成更好的传承。

  3.坚持创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创新研发。牺牲一部分利润,利用这样一个市场重视设计的机会来发展壮大公司。像福斯特、扎哈和SOM这样长期保持活力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内部创新研发;d团队,从事一些高科技的设计、材料和设计软件研究。

  关键词:设计价值回归,专业化精细化,坚持创新

  人才市场分析:

  不发工资不裁员的公司才是好公司。稍息。有稳定客户源和“领地”的地方分行也是较好的选择。

  设计行业形成了项目层次从高(顶级外资)到低(民营大厂)的食物链,员工也形成了从外资到国企大院到明星独立事务所再到私企就业的鄙视企业链。

  前几年虽然民营设计公司的项目质量不如外资国企院,但是赚钱容易,升职快。五年,公司主动带队,八年,总监年薪百万。但今年这个优势消失了,奖金三折七折,降薪裁员一个接一个。2017年、2018年之前,大院里大量从外资跳槽到私企的设计师都在回归原来的阵营,但是原来的地方座位不多。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很多就业者将面临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业,或者说他们将有一份生计工作。因为私企老板无法自保,唯一能做的就是裁员降薪,唯一亏钱的就是倒闭。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手里的业务票和到达房不会很快消失,没有人会亏本做生意。

  2021年,私企住宅建筑设计硕士需求依然存在。自带业主审批流程,有管理万金中国龙级开发商头部住宅项目经验的建筑师,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私企还在商业综合体领域拓展项目机会,有外资公司商业综合体设计经验的建筑师对私企很有吸引力。

  4.国有设计院的前景

  2022年国有设计院还会延续2021年的忙碌节奏。一是近两年国企央企开发商、城投公司、商社崛起,基建、研发;主要作为客户的华东院、同济院、部院、北京院、深圳总院的d中心、办公室、城市设计、医院、学校项目不断招标中标。完全合格的化合物甚至已经处于某种垄断地位。与外国投资者和私营企业的合作也是合作。反正施工图份额不缺,大部分政府项目都需要大院这个品牌资质进行联合体投标。除了维持自身施工图的市场份额,大院还不断挖掘优秀人才在公共建筑、城市设计、EPC总承包等方面占领市场。以强大的专业实力整合整个专业价值链,提供更高效的当地居民服务,是国资大院的目标。2022年,随着“十四五”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资大院战略资源整合和综合改革将继续实施。2021年底,华东总院和大都会总院合并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的巨型国有大院。北京院X、部院X、深圳总院X之间是否会发生这种合并还有待观察。

  在国有投资公司和地方政府主导项目的条件下,国资大院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国有设计院布局住宅设计市场也不是不可能,但不太可能一开始就大量大面积参与成熟商品房的开发,而是从独栋高端精品住宅项目入手,逐步占据住宅养老酒店等综合住宅开发业态的一定市场份额。

  关键词:继续忙碌,国有设计院合并,多业态多专业深入发展。

  人才市场分析:

  地产商下去的时候,就是大院吸引人才的时候。而外资大院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人才的虹吸效应,这几年也会越来越强。

  2022年,顶级国企大院仍将是除外资事务所外大多数新老八校和海归建筑师的首选。跟随国家战略,大院里到处都是大型设计项目,无论是大院里的原创项目,还是与外资事务所合作的项目,都能让刚起步的建筑师顺利提升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字头”的趋势越来越强烈。中字头的业主都是以大型综合开发项目为主。只有学会做复杂的项目,才能在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选择。

  8年以上的中高端设计师招聘大院吸引力还是有限的。一是大院虽然技术力量雄厚,大型开发项目多,但创新能力与外资仍有一定差距,大院渴求的有多年外资经验的建筑师未必能适应大院的设计工作流程和领导管理模式;第二,大院高端设计师的薪酬水平与外资私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想求稳,可以选择复合。想争取上游,还是选择民营老板直属的方案院或者头部外资企业为好。

  新冠肺炎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我希望今年将看到曙光,生活将恢复正常。

  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本土优秀的建筑师越来越多,中国建筑师整体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看到Nouvel,Myjima,big做的方案,也会有“其实国内外大家都还不错”的想法。在大型招标市场和一些特殊市场,外资的垄断正在被打破。像深圳招标的苏慕丁和唐华,像酒店设计行业,从过去大公司在承接国内高端奢侈品牌的酒店设计,逐渐变成一些中小型的创意公司。马、庄、孟凡浩、等国内明星建筑师逐渐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得到甲方业主的认可未来3-5年,整个市场会逐渐向创新创意的设计公司倾斜,只有设计师才能生存并做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设计师会慢慢进入主流市场,成为整个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的引领者,会有我们所说的国内大牌事务所的存在,反向对外输出设计价值。现在有了一些端倪,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积累,需要打磨自己的设计水平。

  对于设计师个人来说,如果你现在在头部公司努力,这两年就能稳扎稳打,稳定几个好项目。之后市场会好,会有好的建仓机会。如果你现在在一个腰部公司,上不去,下不去,先看看如何补强自己的短板。

  免责声明:杰地亚登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未标注原创或具体来源的稿件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文章内观点或作为描述其真实性的辅助材料。

热门案例